
四行倉庫保衛戰
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,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中淞滬會戰的尾聲。
參加這場保衛戰的國民革命軍被稱為“八百壯士”,他們抵住日本軍隊多番進攻,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。

保衛戰成功振奮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士氣。
四行倉庫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,因此整個戰斗展現在西方世界面前,進一步吸引國際社會注意。
然而結局并沒有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的國際支援。

其實這支中國軍隊是一個加強營,不是團。
但當時為迷惑日軍,國軍在其正式通訊中用“五二四團”代替“第一營”。
另外其指揮官謝晉元當時的正式職稱是團附,并非團長。
第一營最初有接近八百人,但經淞滬會戰的消耗,參與堅守四行倉庫的官兵只有四百余人。
楊惠敏從四行倉庫帶回的人員名單有八百個人名,因此被稱為“八百壯士”,但名單數量其實是為了嚇阻日軍而虛設的。
《國殤: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》
《國殤: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記實》 記述了中國抗日戰爭中血寫的歷史,民族的壯歌。

主要敘述抗戰開始后,國民黨正面戰場幾次重大戰役,如盧溝橋抗戰、淞滬抗戰、徐州會戰、太原會戰、武漢會戰、長沙戰役等。
這是抗戰早期處于戰略防御階段,國民黨軍隊對日寇進攻的防御性戰役,表現了中國軍隊的英雄氣概和中華兒女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。
一寸山河一寸血
42集紀錄片《一寸山河一寸血》,記錄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抗戰實錄
一寸山河一寸血
提取碼:6IpEkH_xQ5Gu4hK9q9RCfA,解壓碼:無